严格地遵守公司的章程,那就是谨慎地避免就房地产市场发表意见。尽管如此,他还是因所谓的“房价面临再次下调”观点,被再次误会。同时,就观点而言,王石的“敌人”任志强(博客)也第一万次遭受非议。
最意外的是,这次两个满身创伤的“敌人”之间没有交火的迹象。任志强解释,上一次就“拐点论”批评王石是因为当时政府正在打压房地产,但是这次没有,政府是鼓励房地产的。
两大名嘴的共同遭遇
5月份王石在《波士堂》做客的一段“我说这个价格是维持不住的”言论被媒体视为对当前房地产形势的判断而加以转载,引发了对3月份以来房地产市场回暖行情的新讨论。万科公司就此作出了澄清,并对本报记者解释,王石“这个价格是维持不住”的言论是回忆2007年王石提出拐点论时的情况,并非针对眼下。
仔细阅读王石谈话的上下文,这个解释确实能够被接受。而且,王石实际上在整个采访中多次回答就3月份以来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判断问题,每一次的回答都是含糊婉转。比如,嘉宾吴晓波(博客)问:现在这个情况又出现了所谓的“小阳春”,现在业界还有一个说法,说从大势来讲还是小压一下再会弹起来,你怎么看?王石答:我不这样看,我基本的看法没有。
“我不这样看”可以算是王石在该节目中最清楚地一次解读地产 “小阳春”行情,但也仅仅是个否定式的回答,没有提供自己肯定的意见。事实上,王石在节目中所谈已经仔细解释了他低调的原因,那就是同行的指责和恳求。王石一再就“捐款门”事件道歉,甚至直接表示按照公关部提供的说法来回答问题。很明显,王石在竭力避免再次出现类似“拐点论”和“捐款门”的事件。
几乎在王石被误读的同一时间,房地产另一大名嘴任志强又被冠以“房价一定会上涨”的论调。任志强对记者的详细解释证明,他所说的房价暴涨情况是有条件的,而且并不会在短期内出现。任志强的基本观点是:如果不改变房地产投资的持续低迷状况,将导致供求关系逐步发生转变。在存货消化基本结束后,很可能会出现短期房价暴涨现象。任志强预测此现象最早出现的时间会是在明年的春天。可以说任志强的论调并不那么乐观,乐观之处仅仅在于判断房地产市场见底了,至于什么时候走出底部,他也没把握。
因此从媒体的报道来看,任志强和王石都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冤枉。二者之间唯一的不同是面对误读的态度。任志强执拗地坚持,“我从来没错过……没找到道歉的理由……赞扬我的比例大于批评”。他还严肃提醒记者注意,批评和骂人是两码事。
名嘴享受待遇的条件
自“拐点论”以来,王石和任志强被塑造成对立的双方。有趣的是他们都受到了强烈的指责和批评。不同之处是王石选择了沉默,而任志强选择继续前行。这看起来很容易理解,两人是民众意见和开发商意见的某种代表,在两个派系和立场中间,因而受到不断曲解和攻击。但是为什么两种立场都如此愤慨,批评仅仅是为了口头满足?
任志强对于这一次媒体报道王石“房价面临第二轮下跌”观点没有什么反应,不仅他本人没什么反应,他还表示房地产业内也没有什么反响。房地产业内最近的几次会议都没有谈及此事。这与2007年底王石发表拐点论之后的情形大相径庭。当时,包括任志强在内的很多开发商都公开指责王石。
对于王石前后两次享受的不同待遇,任志强的解释是:“大家更在意的是形势……拐点论的错误在于它是个政策预期,不是经济运行拐点。”“更在意的是形势”一语道破天机,王石在地产界中的地位再高,也没到掌控房地产局面的地步,他的观点值得批评,也不值得批评。但是人们坚信有人能够控制房地产的局面,那就是政府。地方政府在房地产领域继续扮演着计划经济时代的角色。王石的拐点论不过是在政府被怀疑意欲打压房地产的不恰当时机出现,才遭受如此痛批。
为了批评王石,房地产圈的另一位人士还专门写了一本书指责万科。这位作者表露自己的心声,“舆论决定政府政策,政策决定市场”。显然,王石的拐点论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是因为它被认为是个在关键时期的错误舆论导向。
任志强也不掩饰地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就是个政策市。而这个政策市的翻云覆雨的变化才是他的部分判断最终未能实现的原因。“我的判断只是按照经济理论的推演,如果政策不变化,我的判断就会实现”。
立足于政策市的普遍和绝对看法,无论是王石还是任志强的遭遇都容易理解了。激烈争论那就不是简单的学术观点之争,而是对市场局面掌控者政府的争夺,对生存空间的争夺。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但理解之余还有个问题,政府真的可以永久掌控市场吗,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刻?
|